sumr

service@sumr.org
021 - 6160 - 6918

SUMR沙龙:智能硬件小时代—可穿戴设备专场(上)

2014-09-29 

朱佳明:我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faceui的创始人朱佳明,我们是一家做用户体验的设计咨询公司,专注在创新产品用户体验,我们为什么做SUMR也是关注创新产品的影响力,创新团队已经越来越多引导社会主流的产品发展趋势。这一期很高兴第一次SUMR来到北京,之前在上海已经做了很多期。首先我要感谢清华美院交互媒体研究所的张烈老师,也正是因为张烈老师的大力支持所以SUMR才有了与清华美院交互媒体研究所一起通力合作献上这期北京站。我刚才跟大家介绍了一下我们的环节,接下来会把这个话筒交给这一期可穿戴设备专场的主持人,曾经也是大名鼎鼎的视觉中国的创始人,现在他在做太火鸟,一个非常大的智能硬件平台的雷海波。下午由他给大家主持,先由海波做一个自我介绍。

雷海波:自我介绍不用了,今天我想问一下,在座的人的一个结构,是设计师出身的举一个手。剩下的都是工程师类别行吗。很好,谢谢faceui和朱佳明,他们是国内做的很好的交互设计、UI以及策略的一家公司,有很多很优秀的作品。其实清华美院我还是比较熟的,特别是张老师的研究所,信息设计研究所,在2002,2003,2004年的时候清华美院鲁晓波老师发起了中国最早几个我们叫做所谓新媒体艺术的一个展览,在中华世纪坛以及中国国家美术馆,其实要回想起来的话那个新媒体艺术,其实就是一个人机交互,他们用了很多计算机的软件跟硬件,去做一些很有意思的多媒体的艺术品,其实我们也可以认为他是现在软硬件结合最早的一种形态,接下来的时间我想让每一个嘉宾都做个稍微详细一点的介绍。

张烈:各位好,我是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的张烈。另外也负责我们学院交互媒体研究所。我们系正式建系2005年,实际我们2002年就开始有一帮工业设计系老师还有视觉传达系几个系的老师,一起组建了这个系,在国内是比较早的。因为我是在教学,教学方面多说一点,目前我们系也是大学特别支持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所以在我们系里面承担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教学工作。像我们本科有数字娱乐双学位,我们的研究生阶段有交叉学科的研究生课程,是由我们美术学院还有计算机系,还有传播学院三个学院共同来办学的一种创新教学组成方式。所以这一方面近几年也培养了不少人,这一个就是我们学院还有我们系的一个简单情况。谢谢大家。

李宣:大家好我是李宣,来自百度,我负责移动搜索体验设计团队的负责人,随着移动时代和互联网大潮到来,百度本身这一块儿也进行大胆转型,移动上百度体的服务包括基于硬件,大数据和云计算所进行的软硬件结合,构建移动互联网生态,也需要在体验社区环节我们也在做更多这样的一些工作。也特别希望能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座也会有一些设计师,我们可以进行交流,今天后面的环节也会跟大家介绍百度是基于搜索引擎和大数据公司,如何基于硬件,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让软硬件结合的体验在未来能够更好,谢谢大家。

苏峻:大家好,我是来自小米科技的苏峻,我和张烈老师是博士的同门师兄弟,小米大家应该有所了解,小米的文化本身是一种开放的,融合的,所以小米很多信息在网上应该大家能够看到。我现在所处部门是生态链,主要负责是未来的智能家居智能硬件的开发,包括投资一系列的行为,小米可能会紧紧围绕着自己的核心业务,像手机,电视,平板,盒子路由等等,会逐渐的延展出一个硬件生态系统平台,小米核心还是软件硬件加互联网服务的铁人三项赛模式,所以目前来看硬件领域确实积累了一定的竞争力,但小米总体上来说是一个接地气的,为广大老百姓特别屌丝阶层服务的小公司,虽然我们已经在四年时间内从几十个人发展到几千多人,应该在今年营收会达到八万亿左右,但小米始终是个小公司心态来做这一家公司。另外在座如果有在校同学或者即将毕业的话,希望你们关注小米招聘,因为小米今年公司第一次做大规模面向学校的招聘,希望对这一项事业有热情有能力的同学们来加入,谢谢大家。

刘峰峰: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来自富士康的刘峰峰,我是清华工业工程毕业,工业工程系经常被人们跟美院的工业设计专业搞混,所以以前经常有招工艺设计的跑到我们系的系百去发招聘广告。事实上我们是偏向生产企业的管理。所以说是管理一个专业,我在富士康的角色我的一号导师是iPad生产单位的总负责。也就是说你们买到IPAD大概都是他那一边做出来,我的二号导师是所有iPhone系列的总负责人,就是说整个智能手机五十万人是我的2号导师在管。我自己负责的是在廊坊这一边生产小米4、iPhone5S还有以前iPhone5还有诺基亚等一些。富士康是一个硬件做的比较大的公司,现在它也在争取转型。事实上说到智能穿戴或者智能硬件,这一块儿应该说富士康是距离最近,但事实上又是距离最远一个公司,因为我们公司几乎很多产品你们耳熟能详的可能都是我们公司在做的,包括像iPhone的手环,包括像那些正在创业团队事实上已经在跟富士康进行合作,但是我们又是距离最远的公司,因为我们事实上只有制造的基因,没有设计的基因,所以今天也是想跟各位做一个交流和学习。因为我想光有工业设计的美观度,像锤子手机好象外观评价还算不错,但是使用的时候就很糟糕,这一个也涉及到如何做一个外观和实用性的平衡,这个是需要工程师帮助解决的东西。富士康现在的身段也是放的很低,以前像小米找到我们,我们可能都不会正眼看一下后来还是跟小米3合作,现下对很多创业团队甚至一些屌丝团队我们现在都接触,并没有说完全把大门关上,而且现在是更积极开放态度,也希望跟各位能够有一个深入的合作,谢谢。

黄燕刚:大家好我叫黄燕刚,我之前是在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负责红星梦工厂还有中国设计交易市场建设工作,之前一直在做平台,我是7月份辞职,我发现这个平台体量太大我更愿意做一点小事情,出来以后我们现在自己做一个科技公司,我们把开源硬件能够直接应用上,因为可以快速实现我们产品的原型,同时还有后面产业链衔接包括投资,同时我们也是之前在做平台的时候,有很多很好的资源,而且这一个地方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高度和一个视角,让我非常清楚的知道,在现在这一个移动互联时代,再也不是大家能够拿榔头一个钉子一个钉子把自己的产品敲出来,当你有一个好的想法,社会的优势资源的组合,会让你的商业项目加速成长,设计师和工程师的结合,生产链的支持,包括投资起到的决定性的作用,这些资源要整合到一起,才能对一个好的商业的想法产生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正在筹备又做一个中国设计师创业协会,也想通过这个协会把一些好的资源拿出来,让这个产业链上各个点能够受益,这是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也很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跟大家分享,谢谢大家。

陈雪涛:我是来自中国可穿戴产业联盟的陈雪涛,我是这个联盟的发起人之一。这个联盟是由中国投资协会下属的联盟机构,联盟机构包括英特尔,Broadcom,STL,威盛,小米,百度,360都是我们的发起单位,我只是其中的发起人之一。 15年前我做摩托罗拉的产品经理,2002年加盟多普达通讯,它是国内第一个做智能手机的,我做了十年,所以我对智能产品的设计,产品这一块儿多少了解一点,后来大家知道HTC收购了多普达,我对HTC整个产品线还有台湾厂商的情况比较了解。最近我去了HTC的投资公司威盛在清华科技园的楼,开始分管市场,现在我代表威盛发起中国可穿戴产业联盟。我很高兴能够认识大家。我通过十五年的产品设计和这个行业的经验,我觉得设计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我给大家今天提供了一个福利,就是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我认为一个不错的产品,这是一个乐泡的移动电源获得了德国的红点大奖,这么一个产品,移动电源在中国是一个非常红海的竞争领域,三星的电芯大概可能不会超过三十块钱,这个一万毫安的很便宜,但是这个电源可以卖到399打开第一层包装以后后面没有敢打,因为设计非常好,我觉得可以把三十块钱的东西卖到399,所以我想这一定是设计的奥秘。希望能够今天你们没有把名片名字塞到那个摇箱,我不知道主持人应该怎么搞,可能最后会把它送掉,希望你们得到它也能够看一下,我相信下一个可穿戴产品和智能性产品,最重要的卖点是设计,希望能够给大家一点启示,谢谢。

主持人:很感谢雪涛的介绍。刚才忘记说一下大家为什么能够坐一起,最应该感谢大家咖啡能够提供场地,包括张总,他站在后面,很感谢张总,这一次对我们在北京的第一站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接下来还是交给海波进行现场主持。

雷海波:相信昨天晚上很多人都在看朋友圈,可能有部分人在看电视直播,全球第一大的电商公司阿里巴巴昨天晚上上市了。我看到它的市值两千三百亿美金,我对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大家都在刷的那一句话,就是人有一点梦想总是好的,万一实现了呢。所以我们今天,我想就抓住这个梦想的主题,我想梦想再回到现实,我们先说说梦想,就是我们知道智能和穿戴这个领域,刚刚从今年开始进入到整个行业的元年,大量智能硬件和可穿戴团队,不管是屌丝还是很牛的团队也好都纷纷进入这个市场,我们想几位嘉宾其实都在不同环节做这一方面的工作,行业协会也在推动,有政府背景机构红星梦工厂这样的机构在推动,也有一线的,比如小米,百度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强大的靠山富士康,还有包括在前端做研究的专家,我想我们还是先谈谈自己的梦想,不代表公司,说说自己对智能可穿戴这个领域的一些设想。

张烈:我先简单讲一下。虽然像雷总说的,我们对这个领域关注时间也不长,你说今年是元年,确实这一方面的研究,积累也不是很多。不像在座的各位大佬可能在企业里面都有过很多年的积累,但是我对这一个问题的关注,我觉得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变化。就是我仔细的思考了一下,为什么这个可穿戴设备现在或者说未来有可能会带来一个非常大的,对我们生活带来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我觉得它有两点属性是其他的设备或者说不具有那么明显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我觉得是随身的,这一个电子产品,因为它随身的,所以它会介入生活,跟以前我们用的电脑不一样,电脑功能再强大不是随身的。也可能是一个已经被说烂的话题,但还愿意说一下,因为它随身所以变成我们的第六感官,这个它的意义不一样的。

第二点我觉得也是和以往电脑不一样的地方,它不是纯粹在一个虚拟世界当中存在的。它是和我们的物理世界有沟通的,这也是它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我们的第六感官能够去控制我们的物理世界或者说能够和我们身边的物理世界打交道的时候,它带来的可能不仅是生活的变化,可能我们以前传统,我是学工业设计出身的,我们也会经常探讨这个设计的一些社会属性。一些设计的伦理问题,我发现可能在很快的将来,我们关于可穿戴设备的这些相关的问题都会出现。不仅仅是一个界面的问题,它是关系到我们未来的一种生活模式,我们在社会当中的身份地位的象征,我们的合理价值如何和我们的可穿戴设备能够很好的兼容,相融。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个可穿戴设备才能够说真正的在我们未来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一个普及。谈到梦想,我认为这个可穿戴设备,它应该不是颠覆我们的生活,而应该是我们一个生活中的很贴心的伙伴,这是我的想法,谢谢大家。

李宣:谢谢。我谈一下我的梦想,谈到可穿戴设备它是一个采集设备,首先随时随地跟在我们身边,它只解决一个采集的问题就可以吗?这应该不是它一个真正的功能。在未来应该更多连接起人和服务,比手机和电脑更好让你获取到服务,手机和电脑很多时候是让我们获得信息,看一些新闻,看一些什么。智能可穿戴设备应该给你服务,这个服务包括了你的健康也好,包括企业未来会做一些O2O等等,我相信未来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给我们很多的现有商业模式带来全新颠覆,不再是提供简单信息获取,而是能够把这一种商家给你的这一种服务,医生给你的这一种健康的问诊,很好的通过智能硬件采集之后,经过数据加工然后给予定项服务,提供给你,这样像张老师所说的梦想才能够真正的成为我们很贴心一个小伙伴,而不是现在只是戴在手上一个简单的设备。

雷海波:你说可穿戴设备一定是为人服务的我想起一个产品是筷搜(音)。我想请陈老师先讲,因为他一会儿要有事儿,先讲讲您的梦想,作为一个可穿戴行业联盟的一个重要发起人。

陈雪涛:我觉得可穿戴产品可能会比小米这一股浪潮来的更猛,如果说小米是把风口上的猪吹起来了,现在就有机会把风口上的恐龙吹起来。原因是三年前有一家公司找到我们,叫Jawbone,这一家公司搞一个穿戴设备,八个月以后苹果公司居然要用一个二十亿美元的现金收购一个刚刚搞了八个月的公司,因为他们发现Jawbone手环已经是苹果可穿戴APP里面排名第一的健康类的应用。大家都知道小米可能现在搞了得有两年多,我们发现整个产品越来越轻,当我们想两千多块钱做一个智能手机的时候一个手环可能只有70就把这个产业带动起来,会更轻更巧,这是我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产业会飙到。

第二个后面卖的是设计和创业,里面一定会有中国元素。昨天我们中国可穿戴联盟开一个会,于孟森(音)院士两院院士跟我们说,当时一个华为的代表站起来说苹果的iWatch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背面有服务器,前面有比较好的屏幕,于孟森院士当时打断他的话说我不太懂互联网,也不太懂IT模式,于院士已经80岁了,他告诉我们说如果你追着美国人的脚步走你就永远不会拿出全球最好的产品,你们一定要想中国本地化的创新是什么,去挖掘中国元素,放在这里面,你才能够走到世界。我想这是我们可穿戴联盟要做这一件事儿的梦想,现在是挖掘中国元素走向世界,你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汽车,如果要想追上美国,日本,欧盟我觉得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否则大家不会期望宝马奔驰降价了,也不会反垄断了。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说为什么可穿戴和云计算,互联网公司这么关注这个产业,是因为现在排名前十大的互联网公司至少有四个是中国的。所以你们就知道这个为什么很多人引起关注,因为我们这一辈子终于有机会做一件全世界NO.1的事儿,因为前十已经有四个是中国人的,在互联网这个领域,如果你投胎投错了,你投到汽车,电子,农业,教育,可能你走的年头要更久十年不太止,教育要想改变出几个诺贝尔得主,我估计可能还需要三年到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互联网可穿戴产品这是我们的梦想。

雷海波:谢谢,陈老师的梦想让我很激动,特别他第一时间拿出来一个让我们认为还是得了红点工业设计大奖一个中国原创设计一个品牌一个产品,在智能家居和可穿戴领域其实我们在想什么还是中国的智能家居可穿戴,一定要符合中国人的消费需求的产品,在这一个领域,其实我们认为设计在这个智能家居可穿戴里面会起到一些很独到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讲呢?我想苏峻老师其实他是中国一流的工业设计师,也是北京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系的主任前身份,我想听他讲讲他的梦想,他为什么要加入小米。

苏峻:我非常同意刚才李宣的说法,就是说可穿戴设备实际是一个数据采集概念,这里面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海波我们是很多年的朋友,认识很久,他看到我从教育领域跨入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移动互联网领域,很多人认为,应该说有不少过去朋友问我这个问题,说你怎么能够下这么大的决心做人生的这样一次转变。其实对我来说这一个决定没有困难,但是可能旁人看觉得困难很大。为什么?大家想象一下我在大学里面工作14年,已经做到系主任,副教授,马上要升教授时我走了,当然了我跟张烈老师我们十年寒窗把博士拿下来,目的就是在大学里面去稳定的做教师,但一下子切断了,我们知道在移动互联网公司,大家是看能力不看学历的,博士不博士没有关系,关键看你有没有能力,所以可能有人认为转变很大,但对于我个人来说好象做这一个决定并不是很难。因为是这样,就是说作为一个在设计或者是长期的关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这样一个人来说,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如果我做的东西,如果我的创新力,能够为很多很多的人服务,这一个数量可以是百万计,千万计,亿计,范围可以是北京,全国,全世界,这种人生的成就感可能会非常非常大,比你有一个稳定的职业,有一个非常舒适的生活状态可能对我的诱惑力更大,所以我做这个决定真的没有太多痛苦,没有想太多时间。

关于可穿戴设备,实际上我觉得对于这个设备,这种东西的想法和我加入小米初衷很有关系,因为小米真的是一家非常非常接地气公司,有人说小米靠营销,全是靠营销。但是我相信用过小米的人就知道小米实际上根基不在营销,小米的根基在踏踏实实的做好产品,小米之所以能够把产品做好,因为小米能够在有限的人力和物力的情况下,把焦点集中在一点上,我可以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们手机的包装,我们为了这一部小米的手机包装我们共计打了几百个样品,迭代了无数次,最后拿到一个方案。有的人说这个包装不够好,那么请相信不够好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用心,我们的心是用的足足的,但是可能能力有限,大家知道我们中国在设计也好,制造领域也好,我们跟世界上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请大家一定能够,我相信用户一定能够感觉到诚意,这一份诚意使得这个产品产生了非常强大的社会传播力,所以根基不在营销。

关于可穿戴设备,实际上我想说的就是小米的概念和我的理想是吻合的。我们希望让这一个产品让最大化的人能用得起能接受。所以为什么小米在手环领域里面直接杀出一个79元手环,这个市场在小米出来之前这个领域很小,就是说这个市场总营收很小很小的,相对手机市场可以忽略不计。小米希望把这个产品让更多人能够用很低代价来体验来介入,进而更多人参与,更多人创新,更多人创想,可能让这个产品尽快成熟起来。因为在座朋友都知道手环目前是一个中间状态产品,肯定不是一个成熟的可穿戴产品。如果要花一千元以上的代价买这个东西的话很多人会觉得很纠结,一千买一个过渡型产品,79元OK,买手机时顺便点一下会直接送到你家里还免运费,相信有更多人能够提前感受到这个产品的。哪怕它有缺点我们可以反馈促进它的改变和进化,所以我觉得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上我的梦想跟小米公司的理念是一样的,我们希望踏踏实实的做出有诚意的产品,让老百姓买得起,用得起,用得好,谢谢。

雷海波:我不得不要为小米说几句,其实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小米对外说有八个联合创始人,要加一个九个,但是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分析过几个创始人都是什么身份。我刚才一直强调说设计在一个软件硬件联合的产品里面有多么重要,小米其实两个联合创始人都是工业设计出身一个黎万强,他出本书是参与感,另外一个人是生态链部门,另外一个刘德,两个都是工业设计的资深大佬,再有苏峻老师进入的话,相信未来小米应该可以让人惊艳。昨天看中央二套在直播阿里巴巴上市时,一个财经频道的评论员说了一句话,他说阿里巴巴虽然是现在全球电子商务最大的公司,但是相信未来几年全球最大市值的互联网公司肯定是软件和硬件结合的公司。我觉得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庞大的梦想。苏老师有什么梦想?

苏峻:可能很多人觉得小米公司发展的很快,因为它确实好象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目前变成一个社会关注焦点,特别是参与感那一本书,我们阿黎今年可能会入主中国作家富豪榜,作家里面写书赚版税赚很多的人,意味着什么?这本来是一本分享小米经营策略的书居然产生这么大的销量,可能大家的关注度很高。但是从小米的发展角度来说,很多人说小米估值有多高,确实是可能秉承着创业者的一些财富梦想,我觉得小米可能出发点来说,如果大家有机会去小米公司的话发现这个公司很快乐,大家工作的真的很快乐,就是很多人,我相信在小米创业者当中,很多人都已经达到了一个财政自由的状态,但是我觉得他们还是在快乐的工作,他们绝对用一种不用KPI,没有考核,很自由的这种自我驱动行工作方式,用二十个人,十五个人的团队攻坚一个很重大的项目,很有挑战的一个创新项目这种方式他们觉得很享受,至今为止我觉得小米在公司文化方面还是非常的吸引人,特别吸引现在的年轻人。我们的整个状态大家虽然很辛苦,但是心态很轻松,很高兴,这一个也是它最有魅力的地方。至于创富比如达到什么样的市值,我觉得可能不用想太多,也许不知不觉低着头走路,可能一抬头到了山顶可能会有这一种情况。

刘峰峰:讲梦想化从制造公司或者工程背景出来的比较现实,先看看现实再知道整个梦想,对于可穿戴这一块儿我们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因为国内国外包括刚刚雪涛讲的那一个电源还有国外著名穿戴品牌我们都有代工,制造角度分析它的实际出货量比他原来团队预期,我们不能泄漏客户数字,只能够讲一个大概,基本远远小于预计,只有小米手环是唯一超预期的。

雷海波:中国比如十万以内还是五万这样的代工这些产品出货量有数目吗?

刘峰峰:只能够说大体没有大家他们预估数字。第二个出货时间,小米智能穿戴设备这一块儿也是基本出货时间也远远低于预期包括iWatch在里面。其实大家看这一个东西,我想网上评价也是比较偏两个极端,有人觉得太贵,因为比小米手环,当然它上面堆砌了密密麻麻功能,据说密集恐惧症人看到这个界面会全身起疙瘩,高大上人看这个价格如果卖999美金的话,我可能会更愿意买它而不是一个359美金这样一个价格。我们还有做一个市场另外的调研,在用户端,我们自己对用户进行了一个抽样,可穿戴性有一个强调的问题就是用户黏性,基本希望用户穿上就不会放下,但一般三到六个月之后新鲜感过去多半会放下,这还是富士康接触现在比较大的客户的状态。第四个是我们了解的那一个在市场A轮融资,今年获得比例比去年大大降低,这也是一个目前的市场的现状。我跟各位想分享的几点,就是如果在这样一个现象,看未来的梦想,我想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个在iWatch第一代出来的时候,事实上我们自己感觉苹果是一个为了应付现在三星和各大小厂商对他有一点像一个围攻态势,不管是有意无意,每个人的假想敌都是他,所以他如果不推手环有一点太推不起大家,其实我觉得苹果有时候自己也没有想好。他们自己iWatch的开发公司有时候也过来跟我们讨论到底可穿戴要做什么,我也更同意雷总刚才说的可穿戴性主要是要做一个持续性,以及实时性的一个对你身体各方面素质的一个监控。但是如果你仅限于做比如说今天跑步五公里,赶快跟大家分享一下,按一下可以发微博跟大家显摆一下这个功能还是更偏向于娱乐性,我注意到苹果现在是从哈佛还有斯坦佛一些美国著名大学的医学中心挖很多运动和健康的教授做他们这一方面的团队,相信下一代会有很大的改观,它的功能我觉得应该会聚焦在运动和健康,就应该是接近于医疗上能够可以做到一个协助的功能。比如说假设你的小孩一直戴iWatch的手环,当他某一天发烧你可能不需要去医院直接通过云端平台告诉医生他发生几个小时,温度曲线可以直接记录,医生可以根据他到底发生一天两天三天什么时候的状态开出更针对性的处方,这样的话治疗方法会不同,这样就做到一个个性化。我刚才只是举一个例子来猜测,这个后面会不会有这样功能我也不敢确定,但我可以跟各位建议的就是最好往医疗方面做一个发展,这一个方向应该说是一个比较有前途的方向,我自己感觉如果你只是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因为我跟很多手环厂商也讨论过,不过都是私下聊,你们对体温和心跳数据的准确度,跟我们用水银柱和用温度计测试的差距有多大?他们说差不多,但不敢保证,因为如果用手环数据做医疗诊断,万一出问题是要负责任的,没有人敢负这个责,大家通常回答都是大家都一样,因为我们用的都是比如华强北买的通用模块或者通用芯片感受器,我知道有一家清华的确实是敢做到可以拿来做医疗证据,因为一旦涉及医疗就人命关天,哪怕温度差一点可能要负相关的责任,这一家好象之前在纽约第五大道广告牌,我们看蜘蛛侠那个变光的场景那个时代广场那里也做广告,我有看到,其他的目前没有看哪一家敢拍胸脯说这个可以拿来做诊断,包括苹果也不行,如果说梦想第一个方向应该往医疗方向发展,第二个就是我觉得现在我们谈梦想,谈这一个可穿戴设备,其实很多东西没有解决,持续性和时效性,我觉得如果从我的角度来讲我的梦想可能会更撇开公司不谈,我觉得以后穿戴性之后的终极目标应该植入身体,就像我们看到一些星球大战,直接身体上有芯片。这一个东西目前看起来可能会比较抗拒,但是以后可能有一天像以前那一个三十年前,二十年前,十五年前,很多人觉得马云还是疯子,现在我觉得你要思考十五年后或者十年后这个浪潮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往哪个方向走,所以说在我看来,如果你可穿戴只是为了一个显摆或者美观的话,这个功能性,你的黏性可能不会太强,以后如果数据怎么样做到跟你身体更直接相关,更能够实时的把握,最好是植入你体内,我之前一直幻想梦想你的大脑可以直接跟云端进行互联,这可能是一个终极方向,中间可能会有很多各种各样产品的产生,这一个可能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我记得在比尔盖茨当年是世界首富的时候,他现在可能也是,我记得应该是2006年他做过一个演讲,说如果下一个世界首富超过我的话,他认为这个人很可能产生在医疗这一个行业。这一个话在后来马云也是做过这样的预测,是2011年还是2012年之间有提过这样的话,建议各位如果真想把这一块儿做好的话,也许未来一两年三年,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过渡产品,终极发展方向我觉得是这样一个梦想,跟大家分享。

雷海波:如果真有一个芯片能够植入我身体,让我能够多活102岁的话我肯定会买。

刘峰峰:我讲这一个可能也会涉及到一些公司的机密,现在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芯片,植入体内之后比如说我们现在要去体检中心去查,可能花两千块钱查有没有乙肝,各种传染病,现在这个芯片可以做到真正的查癌症,查小儿痴呆症也可以直接查到,在你怀孕期间,还可以查到她会不会有自闭症。小孩有自闭症你们可能没有见过,我们有见过,中国可能每一百万人里面有将近1%左右是自闭症儿童,一个自闭症儿童你们网上查一下会发现基本上他是属于那一种不善于沟通,而且狂躁,整个家庭为了照顾这个人,而且这个是没有药可以治的,我觉得我们做这一个的话应该有机会,至少你可以怀孕期间三个月就可以知道这个会不会将来变成这样,很多东西其实已经可以实现,刚才说这一个只是一个参考,我们希望做一个120工程,郭台铭希望投资做医疗产业,能够让国民平均年轻活到120岁,这一个是理论上可能,在很多癌症或者很多疾病可以很早期发现筛查的情况下。

黄燕刚:我很奇怪咱们两个沟通的挺好的,我想说什么你都能够知道,而且都提前说了。是这样,如果是在我还在梦工厂,设计梦工厂这些平台时我可能会说一大堆,但说实话在我现在开始做自己的事情,脚踏实地的去往前走的时候,我会觉得那些话我自己也都已经不爱听了。我想说的就是两点落地的,第一就是可穿戴的,我们自己团队之前也做过很多沟通,前面几轮我们是这么去看待的,我们是故意的要把这一个可穿戴设备,不这个概念去除掉。因为这一个概念我们认为它是一个商业化的可能是讲给投资人或者便于消费者理解的。但这一个概念不是讲给设计师也不是讲给工程师的,我们更愿意把它理解为可以随身的设备,到底是可以穿还是可以戴,还是可以植入,那是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我们去找到这一个点。所以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就是我们不要被某些概念去把自己的思想禁锢住。当然作为一个商业上概念,我们是要遵守商业的规则,它便于消费者去理解我们今天仍然可以说,而且可以把它叫的很响可穿戴设备。

说的第二点就是说其实在我们做的研发规划里面,也涉及到了,包括我们现在正在开发的产品,但是很抱歉的就是我现在还没有办法跟大家讲具体这个产品是做什么的,但实际上它也是一个随身装备的延伸,都离不开这些。当时有这么一个案例,一个小故事,也有一个团队想过来跟我们合作。他们已经做到了一个原型机阶段,就是一个儿童的追踪手表,而且那一个追踪器戴在小孩的手腕上,而且明显长的不像手表,当时我们就很简单跟他们沟通一个事情,就是说那一个孩子如果手表丢了然后迷路了怎么办。他们说没有办法,如果这个孩子被绑架了这个手表长的这个怪异如果是我一定会给孩子摘掉的,怎么办,没有办法。那我就问谁会买这样的产品。这一点来说,像前面几位说的观点我非常认可的,包括我今天可能会偏重于说大家创业这个层面,实际上对于抓住用户需求这一点来说,大公司跟小公司其实在一个起跑线上,如果大家要想做出成功的产品,一定要花心思去找我们经常说的所谓的痛点,你要找的很准,找的准会对你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第一个你的产品会受欢迎,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能够跟用户互动。第二个你的产品会得到投资商的青睐。第三个你的产品一定好卖,你用的技术才有一个方向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我想说的最后一个就是说梦想,我还是刚才说的那一个,继续把它说完。比如刚才说到那个手表,后来我们就说,其实北京已经有了,这一种生物芯片厂,生物芯片已经做到我们指甲盖大概1/10还要大,而且比指甲还要薄,不可以产生任何排异反应植入人的体内,当时我们也想过这个。如果真的是让人的寿命能够增加的话,我想你花钱去买这一个产品然后顺带的去医院做手术把它植入皮下,还是有市场的,当然这个商业模式要做的好,我们现在还想不明白这个商业模式应该怎么做,没有敢动这一块儿。再有一个就是我们现在的,就说到梦想,其实我们的梦想,作为我个人来说很小很小,真的非常小,体现我们做的事情上我们不做革命性的产品,当然不是说革命性的产品不好,它会有一些专门人挑战,但是我真的不认为我们能够挑战,其实我觉得包括小米,它也不会去做那一种特别的革命性的东西,那一个是有风险的。而且因为也是我们团队里面有国内非常顶尖的工程师,所以也给我上了很多课。其实我也很希望中国,比如说在科技领域,在芯片上,能够在全世界有一席之地,那将来我们在做应用的时候,大家都会比较提气的。但是高精尖领域是国家跟国家之间战斗,大集团跟大财团之间战斗,真不是我们能去打得了的。我也做一些比较成熟的技术的产品,这就说到了我们实际上现在,刚才其实也提到了,就是在用开源硬件来做商业化的应用,当然这个话说的可能会多,就是他从开源到闭源会有一个转化,但我们现在用的是开源硬件它都是很成熟一些东西,然后我们拿它快速的把产品原形实现,帮助我们能够快速的把产品做出来,这就是我们一个比较落地的想法。我们现在想的非常明确,不做大的梦,我们只关注说把一个产品做好,并且能够顺利把它推向市场就够了,这是我们第一步,谢谢大家。

雷海波:谢谢,很实际。我想稍微互动一下,我们有三个听众可以用一分钟时间说一下自己的梦想,有没有?

听众:各位老师好,我是来自医疗,我的单位是德国徕卡病理,我原先也是做开发的,后来转到这个行业是因为两三年前感觉到未来医疗行业是一个趋势,我现在所在公司做医疗销售做17年但没有做开发,我们现在是专注于病理诊断,像癌症诊断或者其他的一些诊断,我自己的系统在一些小模块的系统做一些东西,我现在设计手术平台的一个软件加硬件,用的开源硬件来实现这个功能。这一个东西大概有做半年,然后现在这个架构设计17年的营业额,现在我也是考虑穿戴设备的应用,在这一个领域里面,所以现在有很多的问题,就中国医疗跟国外医疗,病理诊断差了将近三四十年差距,里面空间很大,我正好是德国徕卡病理下属最优秀一个病理诊断中心。我的梦想实际是把中国的医疗这一块儿做大。借助大家的力量。具体产品就是在病理诊断,专业病理诊断。

听众:各位老师好,我来自南京的一家新兴设计公司的一个管理人员,算设计总监,我的想法就是在这个产品的设计方面要让人家一看这个设计就能够想要了解设计,这个产品的结构什么的。等于这个设计能够表现出产品的内涵,让这个设计可以一眼看出来这个产品想表达的东西。所以说我们准备跟一些公司进行合作设计。

雷海波:帮助一些智能家居和可穿戴公司,帮他更好面向消费者,卖的更好,这是你的梦想,这也是所有设计师的梦想。

听众:大家好,我是来自匹克体育。在国内卖运动用品的品牌当中匹克体育有自己的风格,刚才大家讲到关于医疗的部分,我觉得医疗跟运动加在一起其实是代表着健康。现在从我们经济发展到现在,包括现在大家物质条件,生活都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比较负面的健康问题地包括肥胖,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以前是180斤的重量,通过运动锻炼达到130,140这样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从这个过程当中能够知道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未来怎么通过我们的产品能够引导大家更好的运动,了解自身一个身体健康情况,帮助大家去拥有更好身体和心智,这是我的梦想,希望能够让全中国人更加健康,更加积极活动。

雷海波: 谢谢,我刚开始一句话是说人有梦想总是好的,万一实现了呢。我相信肯定会实现。我们现在还是回到现实。我们今天主题叫智能家居的小时代。我觉得朱佳明他比较谦虚,确实是今年尽管智能家居可称作元年,但它确实还是一个小年,刚刚开始。我上上个月参加一个大会,中国有一个很牛逼的投资人在台上,真的很牛逼的一家公司的老总。我们就问他,说今年投了多少个项目,在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居这个领域,他说我今年看了500个项目,投了几个。然后我们有细问。他说这500个项目里面,有200个智能手表,有200个智能手环,还有100个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我们后来选了选,投了两三个也算是布局吧。这个其实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就是,我们如何能够抓住用户的痛点,然后去研发一款智能家居单品,或者说是可穿戴式的单品。我们想请各位嘉宾,就这个问题再聊聊他自己的想法,就是抓住用户痛点,用你们的经验,你们建议应该做什么样的智能硬件的单品,或者你觉得哪个领域是更有前途的?谢谢!

张烈:刚才其他几位嘉宾讲的时候,我想回应一下。刚才苏总说到小米手机。实际上,我最近换了小米手机,确实很好用,从一个用户的角度向大家推荐一下小米手机。因为我以前一直是坚定不移地用苹果,大概用了三四个苹果了,但是最近因为我有别的号,又加了一个小米手机,一比较,我觉得小米还是很落地,很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使用习惯。而且没有其他手机,像三星、摩托罗拉我觉得太繁琐,没用的东西太多。所以,我觉得米还是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

另外一个,回应一下刘总提到很多医疗行业的问题,刚好我们也可以以后有很多的沟通。刚才向大家介绍了,一个是我们在学院里头,另外,除了教学这一块,我们也有一些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因为我们这个研究所主要也是要做一些研发,做一些跟企业创新的创业团队合作的这样一些项目。刚好也是有这么一个项目,就是针对孤独症儿童的。而且我们已经组成了一个,从研究层面来说,应该是一个豪华团队,北大六院,就是我们精神病医院,包括我们的残联,北京市康复指导中心,还有孤独症协会,从学术层面上应该已经做到了全国最高。我们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发一些课程、产品,以及做了一些数据采集的工作。也是希望能够形成这样的一个针对孤独症儿童康复的这样一个生态链。

所以在这个里面,我觉得就是,其实在这个行业里面,还是有很多的机会,还有很多我们可能尚未发现的一些领域。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感觉,可能没有达到我们很便利的一些小的地方,还有很多可以改变的地方。或者有些小的领域,我们还没有抓住到。这个,我觉得仍然存在很多很多的一些创业的机会。  从雷总刚才提的问题,就是怎么抓住用户的痛点呢?虽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一直会说,或者说我们会经常举的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在设计程序当中,比如说我们会创建一个用户角色,可能大家学过设计的都知道,然后去分析这个角色的一些特征,然后聚焦到某一个典型的用户上。但是,怎么把这样的一个设计的程序能够真正地落实下来?我经常说的两个词是,一个是你要感同身受,就是你要把自己植入到用户的他的实际的一个情景当中去,然后来深切地体会,他在生活当中所遇到的这些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身临其境,就是你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一定要到现场,你不到现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无论看再多的资料,查阅再多的文献。比如说我们做孤独症这个项目,你不去培训中心去跟小孩接触,你不去深入到家庭,去看有孤独症小孩的家庭他们生活状况什么样,你开发不出好的产品。

所以,我觉得从设计的角度来讲,首先就是要身临其境,要感同身受。我觉得设计师都应该有这样的一些情怀,有这样的一个田野工作的能力。另外,我觉得还在于我们怎么运用一些新的理念和新的设计手段,以及新的技术来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识这个问题也是逐步提升的,比如苹果手机刚出现的时候,它确实,首先我感受到的创新是它的界面,是它的手机硬件本身,给我们带来了温馨的感觉。但是,用着用着我们会发现,它身后还有很好的一个软件的体系,会发现还有这么一个很好的平台。然后,再到后来,我们看到小米的时候,它会有一些特别新的商业模式。所以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是逐步加深的。

所以说,怎么去抓住痛点,怎么能够开发出一些创新的产品,我们可能不仅是从一个,我们需要从各个层面,尤其在这样的一个年代,我们从一开始产品规划的时候,一方面要深入地去了解客户的真实的需求。另外一方面也是充分地借助现在的互联网的手段,和我们现在的这样一个互联网的意识,怎么样能够在这样一个体制下,开发出真正对大家都有所帮助的一些新的产品来。这个是跟大家分享的一些观点。

李宣:可穿戴设备,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数据,这个数据针对手环用产品的,80%的用户在一个月后就不再佩戴手环产品了。这是手环产品的一个现状,为什么会这样,我先说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想说,任何的可穿戴的设备,或者说穿戴设备,它都是一个数据采集的过程,一个数据采集的设备。目前它做到的情况只是做到了第二步,采集完之后,它做了一个数据的加工。这个加工是什么呢?把你的健康情况,简单给你些建议,和给你一个图表,输出的设备是用我们的智能手机或者是用其他的输出的一个屏幕的环节。但是做到这儿就够了吗?后面还有两个步骤没有去解决的问题。

第三个步骤应该是一个数据的解读,就是我这个手环获取到你的一些健康的数据,获取到你的一些个人的生活起居等等这些数据之后,如何更有效地,专业化地,私人定制式的给你解读,比如说我这两天睡得很晚,你是不是有血压的问题,和内分泌失调等等,且这个数据是一专家提供的。这个后面就是一个数据的解读,和一个服务的提供。一旦解读完了之后,那么就能在后面的环节形成一些精准的营销,或者定点式的服务。比如说我识别到你最近的生活状况不太好,但可能,刚才我们有一个医疗的环节,那可能就跟某家医院有相关的合作,发现你有这个症状的疾病,那么很专业的医生经过认证的,就可以给你一些这种消息的推送,很权威。你就会发现,这个手环真正是服务到我的生活了,且这个东西不用自己去解读,我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服务就已经上来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现在一个特点就是它还是没有提供服务。而这个服务的提供一方面是说在这个领域里面,本身的创业者或者是企业,他有没有这样的资源去对接?另外,就是在这种行业里面,其实有一些较现成的平台在去促进这样服务的提供。以百度为例,比如百度在搭这种智能硬件的云平台,他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这样的,因为发现很多的创业者或者是一些硬件提供商,他本身具备了数据采集的能力和硬件加工制造的能力,但是他缺少通过云平台进行数据的多端同步,以及数据的存储、数据的加工和对应的服务。所以,百度在做这样的事情。你可以通过那个平台植入我们标准化的ADK代码,这个平台它可以帮你去对接到我刚才前面说,比如说这种行业里专家的医生,专家的工程师,或者某个领域自身的顾问。通过他们来把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很专业化的分析提供给你。这无形之中就是在解决后两个环节的问题。而对一些初创的企业或者是一些公司来讲,有可能他是没有这样权威的一些资源,或者他资源有限,没有办法及时有效地提供给用户的服务,其实这个平台是可以借力的渠道。

另外一个环节,可穿戴的设备还有一点是健康这个环节。刚才海波提到了百度那个筷搜,我也想分享一下,其实这款产品,最早其实是一个营销的手段,并没有一款真实的产品。只是当时有那样一个视频,它背后其实体现的是百度有这样的平台的能力,变相地等于为百度这种云的平台做这样的一个宣传。但是这个视频发布之后,我看Robin的手机里,他的那些好的朋友问他,百度真的做这样的产品了吗?快给我一个用用。你会发现它也能成为人的一种噱头,它真正吸引人的其实不是他那个快乐,而是他快乐后面能带给你一些健康的服务和信息。所以,各位要是对智能硬件上发力,和做一些事情的话,我觉得更多的是要考虑后面到底能够给用户什么,能不能给到用户,而不是只是靠前面硬件很美丽的外观,以及很漂亮的质感和很好的结构。也就是说采集的设备可以是各种各样形态的,也有可能按照我们刚才畅想未来的芯片微型化,不管怎样,你最后的服务是很重要的。我觉得应该从服务提供的角度,来发掘痛点,把品牌做起来,能够让这个可穿戴设备的价值发挥到更大。

苏峻:前面几位老师他们讲得都比较宏观,其实可穿戴设备,虽然手环是一个过渡性的产品,但是目前来看,手环似乎又是一个普及率相对比较高的产品。因为我们知道谷歌眼镜,大家知道这是谷歌推出的一个产品,但是据我了解,因为我哥哥在美国的硅谷,他说在美国戴谷歌眼镜进公共场所是要被打出来的。为什么?因为你戴着一个随时可以窃取人家秘密或者说随时监控别人的这样一个东西。实际上它,我们发现谷歌眼镜这个产品概念很好,但是它欠缺了可穿戴设备的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应该是融入生活的。

刚才几位老师也提到,就是说它应该能够在你的生活是一种融合,而不是我刻意地去炫酷,或者我每天要刻意地去关注它。所以,在手环这个领域来说,因为手环它对于我们人的佩戴的时候,它相对的干扰比较小,所以我们戴。现在相对来讲,手环是一个可穿戴设备里面一个相对的成熟产品。这样的产品,实际上,刚才我们也听到了百度的统计数据,在一个月之后80%的用户把它扔掉。问题在哪儿?痛点在哪儿?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比如说,第一,电池。如果苹果推出的产品是需要一天一充的话,那么我相信这个体验会很糟糕。我们很多的手环做到了几天一充一周一充,但是我觉得做得还是不够好。因为电的续航能力是可穿戴设备的一个痛点。

第二个,舒适度。比如说我们戴这个东西,我们大家都是公司白领,我老觉得有异物,我在用键盘打字的时候硌我的手。比如说最典型的就是Jawbone up,这个手环说真的,工业设计还是蛮棒的。但是真的,我戴的时候戴不住,为什么?我打字的时候它会硌我。所以,我只好把它摘掉。一摘掉的结果是什么?我就忘了。回头一看,我今天的路也白走了,我今天的觉也白睡了。这个很痛苦,然后慢慢把它丢掉。

另外一个,就是说它记录的是什么?比如说你的运动,我今天走了多少路,我消耗了多少能量,我睡了多少小时,深睡多少浅睡多少,OK,刚开始你们会对这个东西觉得很有意思,慢慢慢慢的,因为人的生活其实是有规律的,记录一周两周一个月之后,这些数据对你来说,慢慢地它产生不了新鲜感,慢慢地我会对这些东西的关注度缺失,然后我就丢掉了。所以,我们看到一个一个的点,导致了用户会把这个东西丢掉。

从做智能硬件的角度来讲,从做智能手环来讲,我觉得不在于把产品的功能做多,在于把产品功能做少。比如说我举个例子,这手环,79的一个手环,它有几个问题解决得还是不错。第一,功耗,我刚才看了,我佩戴了14天,还有74%的电。那就意味着我这个产品,当然我们的网站宣传这个产品可以待机一个月,但是实际的使用结果,正常是45天到两个月没有任何问题。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什么呢?减少它不必要的功耗。有些时候,比如说包括你跟手机的数据匹配交换的频率,要让它在有效的时候去做交换,不要让它频繁交换,不要过多地使用包括震动、灯效等等这些的,为什么?因为现在的电池就是行业的瓶颈,没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大家看一下,这样一个小手环,它的电池体积非常小,不可能做到很大的。所以,核心就是尽量地减去功耗。当然用Android 4.4以上的BLE,就是低功耗蓝牙,能够大大地延长它的待机时间。

第二,比如说我们使用的这个材料,虽然很便宜,但是还是使用了最好的,跟肌肤能够亲和的材料。它戴上去之后,而且我们做的时候刻意把手腕这一面的腕带做薄,这样的话,我戴上去之后,实际上我在工作的时候,它并不会产生异物感。另外当然是防水,它可以洗澡穿戴。当然,游泳的时候大家也可以去试试,一般情况下也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所以,不至于经常地经常地摘掉它然后忘记。但所有的这些,实际上在我们内部讨论的时候都不是核心点,为什么?因为还是粘不住用户。所以,小米手环,实际上,针对小米手机来说,小米手机用户来说,真的是有黏性的。为什么?可能有的朋友看过雷总的发布会,小米手环实际上做了一个身份ID的概念,就是说实际上我的手环和我的小米的云端的账户是联系在一起的。实际上它只识别你,你戴的,它是你的,它跟手机之间是有一个非常好的交互。比如说我们举一个更典型的例子就是说,我的手机,我每次打开的时候有一个解锁。这个可能你输一次觉得没什么,但一天,我输入上几百次,很痛苦。苹果当然是用了一个非常聪明的解决方案,就是指纹识别。应该说他那个技术是非常棒的,所以他能够达到单手操作摁压直接识别。甚至可以支付直接用指纹,但是苹果有一点做得很绝,他把这家公司买断,他把这个专利买断了,别人是不能用的。

所以,三星只好做了一个什么呢,滑动,就是说我的手要滑一下才能识别。这样的话,实际上你单手操作不了。所以,很多公司在这个方面做得都,就是说想要解决,但是方案的成本又很高。小米做了一个很棒的功能,就是当我去解锁这个手机的时候,我戴这个手环的话,它会自动解锁。当我使用这个手机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到这种状态,我是不需要输入密码的。当然了,如果这个手环不在身边,那么你还需要输入密码。这个实际上是在隐私和便利性之间的一种平衡。也就是说这样的功能,实际上对用户是有黏性的。当然,我不是认为它是绝对的黏性。但是总而言之,你能看到,如果我们想要一个产品落地的话,你真的要想办法一点一点地去解决用户的问题。也许我们今天加入了这样一个功能,用户对它的黏性增加了20%。比如说我们百度一搜索,小米手环,一个月之后,居然还有40%的用户在用,OK,那么我们进步了。也许我们还可以增加它更多的功能,举个例子,手环的数据完全可以和电视互动。因为小米手环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能够自动检测你的睡眠状态,它不需要像有的手环一样需要摁一个键,或者用力拍挤一下切换到上。它是自动识别你的睡眠的。你想想,如果手环和其他的生活中的场景,我们做一个融合,比如说你开着电视,看着看着睡着了,小米手环检测到你已经睡着了,电视应该关掉,空调应该打到一个很柔顺的风档,温度适当调高。那么你就会想象出来,实际上手环所带来的数据采集的概念,它有可能对你的生活场景产生很便利的融合性的影响,它就增加了黏性。如果我们加入了这些功能,我再增加20%OK,一个月之后发现,小米手环还有60%的人在用,那这个产品就渐趋成熟。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小米有个特点,大家知道如果你用手机开发一款应用的话,每周五一定要给你迭代一次系统,到现在已经连续200多周,持续了200多个版本。每一次都会解决用户的一些问题,如果我们就让你这个手环做不断地迭代,我们每周迭代,每月迭代,那么也许有一天用户真的会发现自己就离不开它了。我可能说得有点多,不是做广告,是从亲身经历讲这个产品的演进。谢谢!

刘峰峰:我的角度可能跟前面几位嘉宾有点不太一样。首先我想回应一下百度李总的说法,我发现前面他们几位都是从大公司的角度去考虑。我想在座的都是创业者,可能创业团队都是工作室。可能你们没有那么大的社会资源和资本,像李总说的,比如说你手环上反映出你身体的疾病,马上链结到相应的服务公司。我是更建议各位都是小公司,还是现实一点,做功能应该做减法,尽可能避免功能的堆砌,你堆砌越多的话,同质性越强,反而不如在一个细分市场里面,做到比较专业,比较精到。

第二是(未知)。如果你的后台是靠百度或者靠其他家的话,你会发现有时候也许他可以帮你的忙,这取决于你把公司是怎么样一个看法。如果你是想做全设备的,你可能会面临就是这公司要么当儿子养,就自己一直持有。要么是当猪养,找个好的时机,就找这些大公司,去请他们收购。这个是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你是要做大设备的话,因为像这个智能穿戴行业,应该说狼已经来了,中华酷联小、阿里巴巴、腾讯他们其实都有在搞。所以说,你要考虑一下,是不是挡在大鳄的路上。如果你做的东西跟他们是高度同质性,我敢保证,人家一比较就被比回去了。

所以说,我觉得对于创业团队,你不需要考虑功能的堆砌,反而是突出你的特点,找到一个新的市场。这些大鳄,可能他也不愿,最好是不愿意进来,或者说他进来其实在细分行业,你反而是比他们有一个很大优势。我举一个例子,之前有一个朋友,他做一个睡眠的传感项目。他并不追求用户黏性,他是这样一个理念,如果你去美国,我们知道有人会打呼噜,会导致呼吸综合症,你会呼吸阻塞,有时候睡梦中不小心就挂掉。因为那个窒息。如果你去哈佛或者斯坦福的医疗中心,整套睡眠治疗下来,大概折合人民币是8万块钱,他的目标是取代这个。国内有人做了一个替换,因为国内人工比较便宜,但效果可能没有美国那么好。他们目前那个商业计划书,预计国内针对高端人群的睡眠,包括治疗失眠和睡眠综合症,他们可以成本就是你大概要花3万块钱去治这个。他们是希望用互联网的,应该说移动互联的概念,来取代这个细分市场。他们的做法就是把美国的专家经验做成一个专家数据。这样的话,相对于整个大社会,像李总刚才提那个整个大社会的所有医院都可以知道这些医院在哪里,你应该搜索哪一家,他没有那么扩张,就找了一个研究中心,跟他们谈,把那个专家的经验携程一个专家数据,然后他要做一个采样,就是采集,类似于像口罩一样的东西,它可以监测你睡觉的时候,你的呼吸状态怎么样。大概睡三天,记录下来,然后把这数据就自动传到云端,传到对方的服务器,然后医生告诉你,你应该怎么治疗。他的理念是这样,因为如果你去美国医院治疗,跟国内一样,床位费很贵。所以他主要是省下床位费,该给医生的没有少。这样往往主要是避免,比如你在北京,在国贸比如说三期哪里开了一个医疗诊所,你要去那里睡一晚上,记录你的数据。这个时候,你可以通过这个医疗设备,你可以放到家里面完成。这个医疗设备多少钱?399。这样的话,整个你的治疗成本,对你来讲,就是大幅度降低,而且这个就可以做到一个,一定程度上不是针对高端人群,而是做到一定的普及。

做市场就是要实现一个闭环,它也不依赖阿里巴巴或者整个大社会的数据,如果大鳄进来,搞不好在这个细分市场不一定玩得过小公司。你在这里面搞不好是你的主场,有你的更大的优势。你要考虑这一点。所以,我建议各位,一开始不要考虑用户,正好是,因为它这个形态就是不考虑用户黏性,我不追求你永远戴着我。因为,我想你会戴一个手表或一个手环就了不起了,有些神经病会两个手都戴环,甚至戴一堆的手环。除了在网上显摆一下,其实你没有任何的意义。因为你平时其实,我觉得除了手机现在是刚需,其他的,我觉得包括手表,现在也逐渐不是那么刚需了,因为很多功能都在我们手机里面了。所以说,我觉得对小的团队,我是良心建议了,如果他们两位的玩法,是大公司的玩法。对于小团队,我是建议找到你一个擅长的细分市场。做到大公司不一定赢你。因为大公司主要是资本的优势,但是对这一块的专业技术,你钻得越深,他们可能不一定能赶上。你也许有机会,如果他真的想进这行业,他只能高议价去收购你,或者怎么样谈合作。但是不至于说,他只要看到这个市场,一旦想搞的话,只要抄你很快能抄出来,我想对你可能这个创业不是很利。刚才也同时是给我的提醒,有些东西是大财团去玩的。我想各位创业团队,你的资金有限制,也不是有很强的某方面的关系的话,还是找到一个你擅长的领域去做发挥,可能会对各位创业更有利。

李宣:受刘总一些观点的启发,想举个例子,跟大家说一下。我们有一家合作的企业,叫(未知),他们就做一个电子血压仪,专门给妇女用的,它背后采用云平台技术。这个细分领域的竞争,它不是一个每天都让父母时刻带着这个电子血压仪,而是说中国的家长,整个社会正在趋于老龄化。第二个特点,中国家庭未来的变化是,子女跟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会越来越少,都是老人自己在家里,这个时候他们的健康,他们的生活谁来关心?且中国现在老年人高血压的症状特别高,保证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疾病,和突发的这种离世的状况也很多。所以这款产品基本上就切入这个市场。每天父母晚上量一下他的血压。量他的血压之后,有一个特别好的功能是什么呢?它那个账号是云端同步的,我作为我的身处异地的子女,我可以获取到我父母的身体状况。甚至,如果他的高血压,因为父母一般很担心孩子为自己的身体担心的,希望他们能在外面安心地打拼,去工作,所以往往一出现一些小病症的时候,他不愿意跟子女说。这个产品的优点是,你虽然不说,但是他子女知道。甚至说有可能高血压出现风险的时候,会有报警和提醒,以加强子女对父母的关心和关怀。其实很小这个点,但是他就能够让一款产品,进入这个家庭,甚至改变这个家庭的一些亲情的关系和这种关爱。所以这也是受刘总一个启发,想起的一个例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刘峰峰:我不是攻击百度,我只是建议大家不要做大社会,也不是不要做,如果你找到很好的创意,那另当别论了。但是我是觉得尽可能还是发挥自己的优点。

黄燕刚:我就从个人的角度,我们现在在做很多的具体事情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个,就是在创业阶段,这个抓痛点这件事情,其实是大家,尤其是想做创业的团队,是你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是一个什么意思呢,可能你要有100个以上的创意,或者抓住100个以上的痛点,首先这个痛点不难找。因为在移动互联的社会下面,将来这种大趋势,你可以放大任何一个,或者说不要去忽视任何一个碎片化的需求,哪怕大家觉得这个很个人,但是在这种移动互联的情况下,碎片化的需求是可以被收集起来的,是有一定的商业价值的,所以不要去忽略它,尽量地敏锐地去发现。

为什么你要准备100个以上的痛点或者创意?就是因为如果你要创业的话,不要凭兴趣出发,而是要凭自己的资源。当你有这个资源的话,你可以去做这个事情。简单来说,比如刚才张教授他们可以发起一个在国家层面顶级的这么一个组织,来关爱孤独症儿童。为什么张教授不做一个组织去做厨具的改良?一样的道理,可能你会发现很多的痛点,但这些痛点,也许都是好产品,如果你作为创业来说,它不一定适合你去做。所以你要找到很多的痛点,然后根据你自己的资源,去选择一个产品入手。这是我想跟大家去分享的。

    再有一个呢,就是说,我也很同意刘峰峰这个观点,每一款产品其实你把它做深入下去,在某一个领域你能够做专做强,一定会有你的优势,形成你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再有一个作为创业来说,抓痛点也好,怎么样也好,还有一个就是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你要尽早地去行动。其实我这个就是前车之鉴,我一直很后悔,我应该更早地去行动,因为很多事情我耽误了一年又一年,终于有一天我下决心了,我抛开所有的一切我要干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大家也是,不管以后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后面你的这个创业能不能成功,越早走第一步越好。这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

雷海波:谢谢!每一次都把我下一个主题引出来了。第二个主题是痛点,现在叫创业。我们今天在座的,除了苏老师加入了一个正在创业的团队以外,其他都是来自院校和已经在一个巨头公司工作的。这里还有一个正在创业的团队的VP还没有来,也是前百度的设计师,也是一个很资深的设计师,毫不犹豫地从百度辞职,加入了墨迹天气团队,做了一款产品叫墨迹的空气果,大家应该都知道。

我想聊聊我自己,因为我正在创业。我现在这个公司只有16个人。我想介绍一下的是,我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可能有一部分人知道,如果在座的是设计师的人就知道,我们在过去14年,做一个事情叫视觉中国,那是中国最大的一个设计师的品牌,我们签约了大量的设计师和摄影师这些创意者,帮助他把他的作品,主要是图片和摄影这样的作品,销售给比如说某一个公司,新闻媒体,设计公司,这样一些机构。我们整个视觉中国在过去17年的时候陆续收购了一些公司,然后在2010年组织了一个集团,叫视觉中国集团。在去年8月份的时候,在深圳A股的主板借壳上市,目前的市值是180亿人民币,大概30多亿美金。其实这个体量也很大了。如果大家知道资本市场的话,新浪其实在美国上市的市值是30多亿。其实我们整个跟设计有关的这样一个互联网媒体的市值已经跟新浪相当了,但是,我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视觉中国上市这样一个事情。其实在创业这个领域,设计师是经常不受重视的。我们知道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第一步是用程序,一般都是程序员出身的,我们发现IT几个老大出来,都是程序员出身的,百度不用说了。过去十多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创业其实都是用技术来改变世界,但是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为什么设计不能改变世界呢?所以,我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准备我现在新的一个公司叫太火鸟,今年3月份的时候成立,我有一些很好的天使投资人,包括大家都很熟的徐小平。我跟他聊的时候说我要做什么事情,我说如果未来中国有100个原创品牌,而这个原创品牌是由设计师主导的话,我希望其中有60个是太火鸟帮过他的。徐老师说,你这个梦想非常伟大,然后说我要支持你。

这个梦想要实现起来当然很难了,未来五年十年,我可能要花又一个14年的时间去完成我的这个梦想。但这个过程,我觉得非常快乐。刚才说梦想。现在说现实,痛点。我们知道在智能家居和软件创业这个领域,其实有三种创业模式,大家是可以去尝试的。第一种商业模式就是技术的创新,就是我有一项很牛逼的技术,然后这个技术是一个颠覆性的技术,别的人没有机会超过我,或者至少在六个月或者一年没有人能超过我,我就利用这项技术来做一款智能硬件的单品。比如说谷歌眼镜,类似于这样的产品。谷歌有很多新的技术一般人做不了,只有巨头才能做。但是很可惜的就是,中国的团队往往没有这样的核心技术,说直接一点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哪个是你的呢?没有一个,我相信没有太多东西是你自己的。唯有一个,有你自己的影子在里面的,就是你的算法。但是算法的门槛并不高,三个月六个月,别的人也能够超过你。所以说中国智能家居或者可穿戴设备要创业,靠技术创新要突破的话,我相信是很难的。也许我不是工程师,我不配说这样的话。

另外一种模式的创新叫商业模式的创新,举个例子,比如说前两天上市的聚美优品,我用移动互联网的方式去打折销售化妆品,以前没有人干过,这个没有什么技术,也没有什么设计,但是它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在智能硬件这个领域,有一家公司是这样干的,就是gopro,就是那个带wifi的户外运动的,极限运动爱好者的摄像头。因为他其实卖的还真的不是他的硬件,他卖的是这个硬件背后联系的社区,就是谁在用这个智能硬件。因为都是极限运动爱好者才用,我不是极限运动爱好者,但是我希望哪天,我也去冲冲浪,滑个雪,跳个伞,我把我自己很牛逼的时刻,通过智能硬件记录下来,再分享给大家。这其实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它没有任何技术的创新。因为我们知道,深圳的大量的山寨工厂,要做一个带wifi的运动的摄像头太容易了,两天就能搞定我相信,但是它做了这样一个单品。

另外还有一个创新叫设计的创新,这是我一开始一直在讲的,为什么设计师在智能硬件上的重要性会那么重要,而且会越来越重要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知道目前卖出高价的几个智能硬件创业的团队,一个是Nest,一个是Shift(音),他的团队其实背后都是有非常强的设计思维的。特别是这个Nest,它其实都是苹果出来的团队。他们借鉴了苹果一系列对设计的重视,用设计的方式去解决用户的需求的问题,他们做了那么多很惊艳的产品。所以我要讲的是,我的出发点就是用设计创新的方式帮助创业团队去做他的硬件单品和可穿戴单品,我们从今年3月份开始,帮助了大约有25个单项的智能硬件单品,成功地融到了大概600万人民币众筹的金额。其实你看到,京东众筹和淘宝众筹的单品超过100万的项目,我们这边有两个都是我们的,其中有一个是淘宝现在第一,京东第一个智能硬件单品也是我们帮他们用设计的方式去解决他的痛点营销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事情,在说门槛。我刚才一直在讲,有点梦想是很好的万一实现了呢,这个梦想昨天晚上其实很多人都实现了。我们知道阿里巴巴十八罗汉里面其实是有设计师的,有两个设计师是十八罗汉。这两个设计师其实现在身价已经很高了,包括小米的两个设计师作为合伙人,身价已经很高了。我们现在正在发起一个基金,叫设计创始人基金,这个基金出钱的人是设计师,而且他是上市公司的,已经成功上市的,或者已经成功创业的设计师。管理团队也是设计师,我们专门用1亿人民币的资金去投,懂得用设计创新模式去做这个硬件单品的团队。目前我们已经投了五个团队。所以,如果大家在座的有这样的需求的,你们认为即使你的商业模式有了,但是在设计上欠缺的话,可以找我这个美女的产品经理,可以跟她聊,也可以跟我聊。

回过头来讲创业的话题,能不能从各自的角度,我作为一个老师,如何去看待我的学生创业?我知道清华美院出来不少设计的团队在做创业。前一段时间,刚刚一个清华美院出来的智能硬件的一个团队,融到了,众筹了30万人民币。一个团队,其中有一个创始人是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毕业的学生,那款产品叫智能孕表,它是一款专门给孕妇用的,可以统计孕妇胎动的一款智能硬件单品。它的出发点是很独特的,它不是像别的智能手表是通用的需求,只解决很小一部分需求,但是其实又是一个很刚需的人群。那个人群,据说每年有几千万新生宝宝那意味着这个市场至少有几千万。所以我想,每位老师能不能分享一下,从自己的工作岗位出发,给创业者提供一些什么建议?

张烈:事实上,在我们学院现在创业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一提到创业,学生都高兴,一有什么创业的活动、讲座,学生都愿意去听。甚至老师一提到创业,学生都跟着去听这个老师的课。也说明现在我们社会的大的气氛,确实大家也是比较鼓励这个东西。我们学院也办了一些相关的活动。甚至我们校长也多次在会上也提到了,就是鼓励我们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我们经管学院,大家都知道有一个Xweb(音)的,可能是我们大学里面相对来说比较认可的一个创业指导的机构。他也是集合了各个系的老师的资源,虽然设在经管学院,但是我们好多系的老师也在一起帮他共同来做一些工作,包括我们也在帮着他们做一个设计中心。确实,大家也都意识到设计的价值在里面确实也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能这个价值越来越多地被大家关注到了。

稍微插播一点广告,我们这个交互媒体研究所,我提议学院成立这个研究所,我在具体负责这方面的工作。当时成立这个研究所实际上也是出于这样的初衷,因为我们这个专业本身也是属于比较前沿的专业,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也都在探讨未来的生活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信息技术介入之后。我们在课堂上,确实也见到了有很多很好的天才的想法,然后从我们课程的设置上,也是努力地把一些传统的设计思维和我们的一些新的技术结合,让我们的学生不仅是有传统的设计和美学的修养,同时他们也都能做一些小的制作,做一些小的编程,自己会拿管子做一些小的智能硬件。然后到了我们交叉学科,更是相当于我们大学的层面上更加认可和强化了这样一个教育模式。甚至,我之前带了一个学生,本科是学设计的,设计也是当年得了优秀的毕业设计。他读了交叉学科之后,他又跑到计算机系去了,当然我还是他的第二导师,第一导师是计算机系的老师。他是计算机系毕业,这对他也是非常大的挑战。但我们现在是非常鼓励学生这样有能力有勇气这么做。我们也是希望培养一些综合的跨学科平台能力的这些一些学生。因为我们也知道,很多的创新实际上还是在交叉的领域发生的。在有了这样一些基础之后呢,我们研究所也是看到了这样一些趋势。所以,实际上也在从某些方面支持学生的一些创业活动或者社会上的一些创业的朋友,也在给他们做一些支持。但这个支持可能主要是从设计的角度上,我们在学员里面没有特别多的人力物力,没有像雷总那样的,有一个非常好的各方面资源整合,专心地做一个很专业的创业活动。但是我们就是从我们的专业角度出发,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一些帮助。在这里面,但我们还分两块。

另外一块,是我们,因为我们之前长期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以及文化科技方面有一些积累,所以这个方面倒是还能产生一些持续的现金流,这个跟创业不一样,有活儿产生利润,靠这个利润支撑创业的活动。包括刚才提到了,孤独症的项目,包括还在进行的其他几个项目。所以也欢迎在座的同学或者朋友,有机会的话,可以多一些沟通和了解,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今后有更多更深入的一些合作和交流的方式。但是到另外一个话题,就是确实这个设计的价值,被越来越地挖掘出来。在现在的这个时代,我觉得跟以往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特别容易造成一种同质化的竞争。因为信息渠道太公开了,往往是,如果你有一个好的点子,你有一个好的执行能力的话,你自己,像以往,你必须自己已经有了雄厚的资本,你已经有了很强的技术能力,然后你才能去做一件事情。现在相当于很多情况下,你有一个好的想法,大家认可你的这样一个能力,就会有人帮你做这件事情。然后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它的技术门槛,就像刚才李提到的,事实上我们很难有一个特别超越他的技术创新,往往就会陷入到一个同质化的竞争当中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创造差异化,这个设计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手段,如何能够创造一个很好的用户体验,让设计产品能够脱颖而出的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

另外,我觉得回到我们这个智能硬件这个话题的创业,我给大家提一个建议,如果从设计的角度出发,我觉得还是要更多关注我们日常的生活。像我们刚才小米的苏总提到的,我们设计我们的智能硬件实际上要更好地融入生活。我们所期望的未来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象,是像科幻片里面,机器人满天跑,还是回到我们生活的本身?我觉得实际上智能硬件给我们带来一个很大的机遇,也是我一直秉承的一个观点。最终,我们这个技术,不是说让我们脱离生活,不是像前几年,一台电脑摆在那儿,把我们从我们的生活当中拽走了。而是现在智能硬件的介入,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这个也是我一开始就说到了,就是我们这个设计怎么能够,马上会遇到一些我们常常设计上遇到的一些伦理问题,我们遇到一些产品的形象上,和我们的身份的问题。包括刚才嘉宾提到,为什么穿谷歌眼镜会被打出来?就是一个伦理道德的问题。怎么回到我们自身的生活呢?所以我还是呼吁我们的设计师,一方面我们当然要关注最新的这样一些新的技术发展和技术发展之后,所带来的一些新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另外也要多多关注我们曾经的自然的生活状况。因为,曾经有一个好朋友,就是建筑学院周荣老师,他讲的一个例子也是很有意思。就问他的学生,你们未来的理想的生活模式是什么样的?有一个学生说面向大海,第二句快递到家。就是说他一方面有一个很好的空间和环境,另外一方面要靠电子设备给他带来非常便利的生活。所以说,我们不能完全为了便利的生活离开一个非常优美的环境,这个优美的环境,还是我们最终的人生活的一个终极的目标,所以,我觉得在这个里面同样会涉及到我们生活的问题。我们曾经的生活文化的问题。我觉得这方面可能都是需要我们的设计师去关注的。

我还可以再提另外一个例子,北大的徐坚递(音)老师,当时他是搞考古的,他给我举一个例子,他说什么叫做低调的奢华。他去日本,人家请他去一个茶馆,大家知道日本的一些茶馆或者一些小的地方会搞得很精致的,具体的一些物质上的设计是非常的低调和精致的。进到这个茶馆之后,茶馆里几乎就没有别人,就像一个私人会所一样,布置都跟朴素,都是很自然的材料。斟上一碗茶,他喝了一口之后,老板跟他说,你用的这个茶杯是江户时期的一个茶杯。马上感觉到什么叫低调的奢华,这不是普通人能够享受的。但是我们也可以想象,比如说我们在未来的这么一个饮茶的居所,首先可能需要一些很智能化的设备,让你很方便地能够享受到服务。另外一方面,我也希望他面向大海,或者面向山林,周围也没有什么人,有这样一个非常好的环境,有一个很到位的沏茶的美女来给你上茶,她所表演的这些茶道,并不是说茶的味道能好多少。但是关键在于整个环境和她的这种行为过程给你造成这种仪式感,让你感受到一种文化的味道。

所以,我们未来的智能硬件怎么能够和这样的一种我们理想的生活的情景很好地融合起来,我觉得这个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一个地方。谢谢大家!

李宣:创业这个问题,我认为创业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不能所有人都去创业。但是作为设计师的话,你有没有做好一个创业的准备,或者说本身具备一些创业的过程中,创始人他的综合能力肯定是有骄人的地方。所以,我想谈谈从个人成长,特别是设计师个人成长这个角度,如何有朝一日你作为一个创业者,去做这种准备。我是从中央美院出来之后,然后一直就在企业,家电电器,后来到百度。一直在企业里,看了很多设计师的成长,设计师的发展。所以,我总结了几点,跟大家分享,希望能够给在座的设计师和个人。即使你可能没有去创业,但是相信会对你的工作,平时面对设计这件事儿能够有认识上的提高。

第一点,我觉得是一个潜心经营之道和一个策略创新之法。为什么这么讲呢,首先就是设计是需要经营的,在经营中创造,把不稳定的经营变得稳定,把没有的东西,通过经营的过程变为可存在的,可有的。我看到很多设计师其实像艺术家一样,会很浪漫,今天想到这儿,明天就想到那儿,很跳跃,很难把心沉下来。我觉得设计师要想成长,首先要在你自己认定的一个方向里,能踏踏实实地做下去,就像海波做自己的理想做了14年,我觉得这是一种潜心经营的过程。有可能是一个很大的事业,有可能是你平时所负责的一个设计的方向。策略创新之法,设计师都讲究创新和创造,拿出更好的解决方案,经常有企业说改进设计等等,但是我觉得设计并不是天马行空,有些时候需要拿出我们的创造力,有一些概念化的产品,来体现出设计师不同的想法。再有些时候,我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一般是在项目里面,以单个项目为点,去做一些设计上你可以想到的一些交互,或者视觉上的突破和创新,不要一提创新就一定是很大的概念。并且当里得不到认可的时候,你又觉得这个企业不接受我的想法,这个ID怎么这么笨,或者这个产品经理怎么理解不了我,不要有这种想法。

第二点,我理解应该叫优势互补之道,差异竞争之法。张老师刚才也提到了,说我们有交叉学科,其实我认为这就是一种优势的互补。就是我可能不擅长技术,但是我要去补足我这个短板,我可能不见得完全能够像一个资深的技术工程师,写很流畅的方案。但我要了解他的技术的特点,边界和条件,这是从研发角度。甚至对你本身所负责的产品,你有没有很好地了解,他的产品的发展策略,他的市场格局,他的竞争环境,包括他的行业门槛到底在哪儿?你有没有从一个设计师的角度去了解这些事情?如果你没有去了解,你只是放在设计本身,那我觉得这个能力是短暂的。即便你要去创业,你也没有办法看到市场的全局。这是一个优势互补,补的是技术,补的是你们对于市场的了解,对于产品的理解。差异竞争之法是什么呢?设计师本身有一个强项,创意实践和一个能写会画的右手和一个左脑,这是我们的一个特色的点,所以我觉得应该把这个点更有效地发挥出来。我们提供给产品也好,提供给项目也好,是一套设计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的一个交互的流程图,或者是一个视觉设计的图片。而这背后,我这个设计解决了产品怎样的问题,甚至带一些竞争的思路,和我们目前的竞争对手打开发的方式,我从设计的方式怎么来体现出来,这样你设计的价值才能凸显出来。这款产品是一个设计师设计的产品,与众不同的。

第三,是合作共赢之道,还有一个单点突破之法。有些时候要做成一件事儿不是你自己一厢情愿的,再说直白一点,你需要拉一伙志同道合的兄弟一起来办,这个叫合作共赢。这其实也是在补足我们前面讲的,说优势互补这个环节。只不过合作共赢是从人的环节,来让更专业的人跟你一起做成一件更创新的事情,或者说创业的方向。单点突破之法是什么呢,不要一上来就想一个特别大的事儿,说我聚了一帮兄弟,我就要做一件真正改变世界的事情,即便这几个人都是个个权威行业里的专家,这个我觉得也不是短期内一个现实。应该回到脚踏实地的环节,找到一些真正的点,在这些点上做出亮点,真正打出这个特色来。然后再回到我们前面讲的,潜心经营之道,我能不能把这一个点,经营成一个线,然后再让这个线能够支撑一个面,面再成体系。这样的话,我觉得不管你是做产品也好,还是作为一个设计师你个人成长也好,你会成长的脚步更系统。我相信你阐述的设计方案也会更加成熟专业,能够更好地体现设计的价值。谢谢!

苏峻:前面讲的都是一些创业的,对创业团队有指导性意义的一些方法,一些精神,精髓。我讲一下从创业的角度来说,我们现在所处的生态部门实际上倒是和大家的创业有很密切的关系。大家知道一个企业应该有核心的业务,然后有拓展的业务。小米实际上在手机包括由此延伸的一些领域,包括电视、路由器这些领域里面是比较聚焦的。同时,又希望能够跟其他的科技产品产生关联性,架构一个生态系统。所以,总体来看,我们的该面是聚焦核心业务,然后其他的,让有能力的团队去做。

所以为什么有生态链这样一个部门?实际上目前就是在做跟创业团队的对接和投资。最早我们确定的概念,大概是三年投50家公司,创业团队。当然后面有非常雄厚的资本支撑,现在提升到投100家公司。100公司的概念,我觉得,首先,我觉得这100家公司如果投的话,并不是看重,可能给的钱是次要的,就是我给你一个相应的资本是次要的,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说有一个平台。因为我们知道所谓顺势而为,就是平台大了,做大了,大家才有的吃。独守一个很小的角落,即使你倾尽全力,你能够达到的绝对值还是比较小的。这个事情,实际上就是小米希望把创业团队做成小米生命的一种延伸,首先小米对这些创业团队不屈控股,最多占到40%的股份,当然有的占得更少。我们在今年已经见了超过200家以上,不同的创业团队。同时,做了一些投资,当然大家看到的浮出水面的有南京的紫米移动电源,合肥的华米智能手环,还有活塞耳机的加一联创,没有浮出水面的,后续会有一波创新的智能硬件,我相信会给大家带来惊喜。当然这些目前都不能公开。

所以,实际上投资的一个基本点,我觉得投方向,是一个考察因素,更重要的是投人。所以,现在主题来说,就是我们找不到特别特别靠谱的团队,有能力的团队。也就是说,大家在创业的时候,实际上有一点很重要,方向当然很重要,另外,团队很重要,真的很重要。我给大家举个例子,雷军曾经和刘德华有次对话,在清华大学。当时他说了一句话,我觉得很代表他的投资理念,他说刘德华他做什么,我投什么,他需要多少我投多少,因为什么?他觉得刘德华很靠谱。我相信大家可能对刘德华这位艺人应该是很崇敬的心理,因为在话语娱乐圈屹立这么多年,不倒,兢兢业业,可见这个人有多少的靠谱。所以,靠谱的人就能做靠谱的事儿。所以,团队的累加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选择合作者,可能有的时候比选择方向还要花更大的精力。当然,我希望在座的如果有创业团队的话,你们有好的创业计划,那么都可以跟小米做接触。我觉得小米真的是一个共赢生态圈,绝对不是说我要把所有的人都干掉。他还是希望营造一个大的生态圈,然后分享。因为市场,首先我们一定要,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个人为什么这么认同像小米这一类公司的价值观,因为很多人都喜欢劳斯莱斯,喜欢一些非常能够标榜自己身份不同的东西。但是你知道吗,像劳斯莱斯这样的公司,可以被大财团,被大众,被丰田,被这些企业卖来卖去,转手至今。它的饼太小了,它对于大字本来说,就是很小很小的一个,无足轻重的一个棋子。所以概念是什么?不要想把东西做得曲高和寡,一定要接地气。大家可能知道全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在美国真的是低层的老百姓经常光顾的地方。宜家家居在北京可能情况还好,在美国那真的就是你想去买一件宜家家具要开车很久很久,非常的偏远,非常的屌丝,真的是只有那种临时租房的学生,和所谓的低端人士才会去买。但是,宜家家居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家具公司,沃尔玛就是全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舍我其谁,确实站在高峰。所以,这一点就是这样。就是说创业的起点,不要想着,我个人是这样,因为百花齐放,我个人是真的希望做能够影响多数人的事情。谢谢!

刘峰峰:我非常赞同苏总的看法。其实富士康也跟小米做的类似,也投入了一些团队和合作了一些团队,做法也是一样的,基本上我们第一看项目负责人靠谱,然后团队靠谱,再其次才是产品方面的,你的项目、business time。但是,我这里面给大家一些,如果说有一些建议的话,刚才几位老师讲的时候,我一直在反省,我是80年出生的人,我记得这几年网上有一篇文章,一直在反省说,为什么创业成功的像马云、李彦宏,他们都是60年代出生的,84年代比较拔尖的就没有太多。我记得那篇文章最后的结论,可能80后是互联网时代的最后的移民,真正的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是90后,他们一降生出来,七八岁就开始玩手机。生活在互联网的世界里面,生活所有的碎片时间都在手机一些设备上面,他们其实更具有互联网的思维。我为什么会谈这个,就是因为富士康最近有希望进军电商,之前做过一个B2C的电商网站,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后来经营失败,现在又想做这个事情。让我做一些前期的调研,我在做我们公司里面、内部团队的调研的时候,我很悲哀地发现在富士康掌握实权的人,平均年龄50岁都算年轻才俊,像我这样就小得不象话,平均年龄可能就是5560之间。这么着,一帮老头子去做这个事情。所以说,当时我做了一个读书的摘录,我给他们推荐了三本书,我认为在我看了这三本书之后,我能理解互联网思维,怎么去面对这个时代。第一是《长尾理论》,第二个是众包,第三是《浪潮之巅》,这三本书,我给我同龄人推荐之后,他们看了之后,也理解了,这个时代是怎么样一个趋势。但是发现,他们看了这个之后还是不能理解。或者说,他们认为他们理解了,事实上他还是用他原来的那套模式在理解,所以说他没有真正理解这个社会的形态。

我讲这个意思就是说,现在我认为真正应该学习的,今天包括这个论坛,他们邀请我的时候,我看坐的创业者都是年轻人,当中可能都是85后、90后,我是来向各位学习取经。而不是相反。我觉得我们这些人的意见可能听听就算了,但是真正做事其实还是看你自己。因为我不光是在富士康管廊坊的工厂,我最重要的事情是在外面跟朋友投资一些项目。我发现基本上,我在会找一些85后,从美国或者德国留学回来的一些,真的是年轻才俊,可能学到某门比较有杀手性的技术,或者是自带了一些专利什么的。我们大概是这样做了一些投资。之前,为什么我会讲那个芯片,是因为我们确实已经做出来了,而且可以大量生产,这个就近在眼前。这个我们总共投了1.7亿。

另外一个,我会找一些国内的一些医学方面比较顶尖的,比如说中医,针灸方面,大家都知道有一种病叫腰间盘突出,我是实实在在的,因为一个是业界口碑,另外是一个医生,他确实也帮我家里面几个老人有这方面疾病的,彻底根治了。原来我觉得从西医的角度不太可思议。所以也是找了一个朋友来投这种项目。所以我觉得我现在做的,要么我就是找那种比较靠谱的有某方面专业技术的,要么就是年轻族群,年轻一代,觉得人靠谱,他那个团队也靠谱,确有实力,然后我们都尽量去支持。所以说,我要讲这个意思,我就要刻意对自己有信心了。今天其实这个时代,是你们可能更掌握这个,你要知道,为什么会有智能穿戴概念出来?今天这个时代已经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移动互联的时代。智能穿戴是中间很重要一个桥梁,把你的个人信息异化了,都变成信息化,传到云端网络。它是一个很重要的沟通桥梁。它大部分是扮演这样一个角色。所以,这是未来一个很棒的趋势。

我觉得我们应该向各位学习,而不是相反。如果说我们介绍的意见或建议,我觉得苏总刚才已经完美地表达了,如果我们要跟大公司,他们找项目,先得人靠谱,团队靠谱,然后才是项目靠谱,因为我们其实这个时候都是我们跟随你们的脚步,而不是我们在指导你如何做。因为如果我们指导你做的话的还是老一套思维,不能说完全没有创新,但不会是颠覆性的,或者是爆发性的创新。所以我不敢对你们进行指导。谢谢!

黄燕刚:我想说的是,其实我也以为今天我是能够有一个特别好的机会来学习的,结果没想到反倒先抖了很多口袋。因为创业对于我们个人来说,还是一个过程,所以,其实我分享的这些东西,大家需要去参照,只能作为一个借鉴,否则的话,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我是没有办法负责的,因为我这儿还没有出现一个什么结果。

再一个,我想有两点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个,比如说大家在创业的时候,很多人在鼓励大家创业,但是我记得前一段时间,好像也是雷总群里,有人发了一个帖子,他唱的反调,但我对他说的很认同。他实际上在劝大家不要创业,因为创业真的是很苦的一件事情,刚才那位朋友说在做可穿戴设备让大家去健身的,其中能从180减到120。其实,我还给大家出另外一个主意,如果你不愿意买他的产品,你可以去创业,几个月时间你体重能到100。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下来的。而且这件事情本身就不是凭兴趣就可以做成的。

再有一个,比如说大家抓痛点啊,有好的创意点子啊,其实这些东西呢,就拿我自己举例子,我坐在这儿5分钟出一个创意,一天能出多少创意就是多少个5分钟,那价值吗?如果实现不了的话,一点价值都没有。包括我这个团队组建好以后,有很多的技术人员,我才发现了,才找到了,原来有一些想法,他怎么样去实现,才有一个技术路线,如果没有这样的合作合办,那些个东西就只是一个想法,真的是什么价值都没有。

再有一个,比如说真的到了创业这个阶段,有一个好的产品,大家又会发现,这个产品能实现了,从技术上实现,一点也不难。你找对了合作伙伴,找对了人,其实很容易去实现,只要你不是说做一个全世界都没有的技术,你靠现有的技术实现自己的一个想法,其实真的不难。到那个时候你又会发现什么什么东西是最难的,就像刚才雷总说的几个层面,就是你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单说我自己,现在走到这个阶段,我们现在所有的东西在技术上都不是什么问题了,真正现在比较困扰我们的,花了很多精力要去做的就是一个商业模式的确立。这是对我们来说,目前阶段要解决的最难的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你会发现,可能很多东西做一做,它的价值就过去了。包括比如说小米,刚才在介绍的时候,也说到了小米的核心绝对不是营销。一点没有错。而我认为小米最核心的就是他的商业模式,这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能跟大家分享的就这么两点。谢谢!

雷海波:谢谢各位老师有自己的亲身经历之后,告诉大家一些见解,分享一些教训。回到刚开始,每个人都有一个梦当然最好。实现了之后怎么办理实现了之后肯定要回报这个社会。其实在这个时代,我认为是设计师,当然也是工程师,创业最好的时代。为什么?以前你说我要做硬件创业,我不能做个冰箱,不能做个彩电,那个你做不了。而现在的智能硬件,智能家居都很小,你有五个人或者十个人的团队,其实就能做成一个产品。再加上现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够让你快速把你的创意直接送给消费者,绕过了很多中间的环节。

所以说,其实现在是设计师也好,工程师也好,创业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为什么讲最好的时代?资金其实已经准备好了,渠道也准备好了,供应链,从富士康这样的大厂,他愿意给你几万个订单都愿意做。资本也是,阿里巴巴上市造就了有200多亿美元现金是在他的核心的高管和核心的员工手里。据我了解,现在杭州已经被这些VC酒店快订完了。为什么?他们要到阿里这些十八罗汉和核心高官拿钱,找他们做基金。就是说其实现在中国的上空飘着几百亿美金的现金,都要投出去的。所以,我觉得大家真的要抓住这个很好的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居创业的机会,找到一个点踏踏实实地做下去。

2015-12-05 00:00

跨平台车联网体验——上海站

剩余名额: 23 人

活动已结束

友情链接
Process: 0.0502s ( Load:0.0039s Init:0.0082s Exec:0.0189s Template:0.0192s ) | DB :14 queries 0 writes | UseMem:2,649 kb
0.0530s